香烟的引入中国可追溯至17世纪,但大规模普及则发生在近代。根据最新市场行情分析,中国烟草消费的演变与经济发展、政策调控密切相关。
17世纪,烟草作为外来植物通过葡萄牙商人传入中国,最初以旱烟、水烟等形式存在,并未形成现代香烟的形态。直到19世纪末,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,机制卷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。1890年,美国烟草公司(American Tobacco Company)在上海设立分公司,推出“强盗牌”香烟,标志着现代香烟在中国市场的初步形成。
20世纪初,中国本土烟草产业开始崛起。1919年,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成立,推出“双喜”“白金龙”等品牌,逐步打破外资垄断。这一时期,香烟逐渐成为社交和商务场合的重要礼品,消费群体不断扩大。
新中国成立后,烟草行业经历了国有化和计划经济调整。1980年代,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,香烟消费量激增,价格体系逐步市场化。2025年,中国烟草市场已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,从低端“红双喜”到高端“中华”“软短1916”,价格区间覆盖10元至数千元。
当前,控烟政策持续收紧。2025年3月起,全国24个省份实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,低价烟逐步淘汰,15-30元成为主流价位。专家预测,若2030年前卷烟价格涨至59元/包,吸烟率或腰斩。这一背景下,传统香烟的演变不仅反映经济变迁,更成为健康与政策博弈的缩影。